第263章 憋屈的大熙帝
炎九满脸不甘心,站在巫师身侧道:“大巫,再给我一点儿人手,角丽谯就在不远的丽丰城中,我一定把她的人头拿下来。”
炎八也同样道:“大巫,我也一样,万圣道的人死伤大半,他们只敢躲在城中寻求朝廷庇护,我只许五名高手,就一定能拿下万圣道主上的人头。”
巫师摆了摆手,“他们都有了防备,不是那么好杀的,而且杀他们是次要的,让人看不透的明玄仙子才是这次的主角。”
巫师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,明玄仙子若真要祭祀燧弇,只要带着李相夷偷偷来祭祀就好了,为什么弄这么大的阵仗,她定然是在谋划着什么,是针对万圣道、还是针对自己呢?
若是万圣道,无论是李相夷还是笛飞声均可轻松灭之,若是针对自己,驱赶或是打杀都可,没必要弄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,她图什么,她会贪图燧弇吗?
想不明白巫师便决定不想了,一切等她能活着到达南胤再说吧。
西孛国师来到了端州,他要回西孛了,折腾了一圈儿,把西孛谍网损坏得七七八八,修复了两个月,总算能正常通讯了,但目前也只能通讯,真要恢复使用,还得个一年半载的时间,西孛皇帝已写了几封信让他回去,他不得不回去复命。
最近他的身体出了些问题,总是心口不舒服,否则他真的还想坚持一个月,看一看燧弇祭祀再走,不过回去也确实有很重要的事等着他,比如联合北谟,比如正式出使大熙,当面见一见明玄仙子。
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看天幕了,西孛国师难得地好奇心起,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,不过他看不到,只能看看接下来的发展。
【莲花楼内,方多病一直在琢磨纸条上的南胤字,苏小慵带着自己做的菜到来,她想在莲花楼住下,李莲花与方多病自是不愿,苏小慵提出告诉他们南胤,以后莲花楼可任由她住,最后得知,那个名字叫金半山,与元宝山庄有关。
几人找到芷榆,得知金家有一外半山居,到来之后才知这是金家祠堂。
南胤以草木为尊,院子内最显眼的就是一棵大树,上面挂满了牌位,树杆上被剥去一块树皮,雕刻着一副奇怪的图案。
方多病上前辨认,“这是南胤邪神燧弇啊,这左手拿的应该是无心槐,右手是修罗草,那这头顶上又是何物啊。”
李莲花注意到边上的字,“汝之躯,驱汝之魂,祭我燧弇,业火焚天。”
这第一句正是宗政明珠拿走的冰片上的字。
李莲花猜测,“业火焚天,毁天灭地的秘宝指的可能是邪神头顶上这团火,或许就是南胤大三秘术之首业火痋。”
苏小慵吃惊道:“那是万蛊之王,邪术之首,当年南胤的先祖就是因为得到了业火痋,所以他们才号集了千万的邪兵去灭了西南七邦。创立了南胤。”
“业火痋,当时爷爷给它的标注是:非人音之术,乃万恶之源。这玩意儿可邪门得很,可是近百年来都没有提起过。”
方多病也看出那邪神头痋的匣子应该就是罗摩鼎,是百年前血域天巧宫所造,正是需要四枚罗摩天冰才能打开。
如今他们要找到剩下的三枚冰片,也就是另外三个南胤富商的后人。
方多病想把此事上报百川院,却被李莲花制止,自一品坟和百川院,只要上报行踪总是会出现黄雀在后,百川院可能有细作,他们只能自己去查。
芷榆告诉大家,金满堂每年秋天都会离开几天去吃席,方多病立即想起之席打的是漫山红。
每天秋季枫叶如火之时,玉骨秀客玉楼春便会邀请六位奇人参回酒席,巧的是,玉楼春也是富甲一方,足不出户,终年隐居,和金满堂行事风格极为相似。
接下来大家开始发愁怎样才能接到这漫山红的请贴,要在江湖中出奇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啊。】
天幕又一次暂时停下,皇宫中的大熙帝长输了一口气,原来这就是一品坟中的隐患啊。
他倒是听杨昀春大致说了下罗摩鼎和冰片的事,但因是密信往来,只有寥寥数语,因此知道得并不详细,今日看到天幕,他才算是有了个完整的了解。
如今的大熙帝有种摆烂的感觉,什么都不想考虑,考虑多了也没用,明玄仙子自有一套行事准责,他这个帝王能拿她怎么办?罢官,她不在意,杀了,呵呵,他哪敢啊,不仅不能杀,还只能捧着,求着,憋屈却也无可奈何。
自从前几日杨昀春没了按时汇报消息后,他就派人去探查,结果笛家堡守卫全都死了,好在有人看到他们提前一步走了门,否则他都不敢想像结果会如何。
然后根据方向,他便猜出明玄仙子带着人去了北谟,可他又不敢在朝堂上说,只能任由下面的官员每天一吵,他百无聊赖地听着,全当是个笑话。
明玄仙子把事情都办完了,朝廷讨论出朵花来也没用,就当是个练嘴皮子的活动吧。大熙帝也有种无力感,因为他知道,自己非旦不能罚明玄仙子,还得想办法替她收尾。
还是那句话,若是大臣们提出要衣法治罪明玄仙子,他是治罪还是免罪呢,他还指望明玄仙子修补国运,所以只能忍着,忍着…
从天幕上所知,南胤得业火痋之助才一统西南诸国,还说这是非人间之术,那就是说这业火痋可能与燧弇有关,仙子带着人四处寻找集齐了钥匙,自是要消除这个隐患,但不知若这种术法用于我大熙,是否便不用担心十几年后与北谟和西孛的争战了呢?
仙子已返回了大熙,杨昀春的消息应该也快到了,那时便问上一问。
明初心此时还不知道大熙帝竟然也打上了业火痋的主意,她整理好了脑中的记忙,接着放天幕。
【新四顾门内,石水气势汹汹来找肖紫衿。